八大技术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八大技术

八大技术

大水库调水技术

时间:2019/11/28 17:13:46

目前大多数水库养殖均以花、白鲢品种为主。沿用传统的方式投肥(未腐熟的动物粪便和无机化肥)养殖花白鲢,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并且,水库水温一般偏低,浮游生物培育缓慢,传统的投肥方式会造成花白鲢生长速度缓慢,产量不高,还可能造成肥料及人力的浪费。

1.水库特点

水库不同于池塘、湖泊具有以下特点:

(1)具有水位深、面积大、来水量大的特点。 

(2)有的水库是以防洪、发电为主承雨面积大,水来得快,走得快。有的水库是以灌溉为主主要养鱼季节要放水抗旱,大旱水位难以保证。

(3)多数水库处于山区,光照差,水温低。这些决定了水库养鱼不同之处

(4)水库的优越条件是水质好,少污染,鱼的产品质量好。水深适合花鲢的生长。

2.水质管理

1传统投肥的利害

传统的肥水多采用的是未腐熟的动物粪便和无机化肥,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亩施用量较大,肥效慢,难溶于水,既容易消耗水中的溶氧,又会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,大量滋生病菌,高温时甚至转化为氨氮、硫化氢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,导致鱼类抵抗力下降,水质不良,容易发病。无机化肥较易溶于水(磷肥微溶,易被固定吸附),营养单一,肥力速效,能很好地刺激藻类生长,尤其是促进蓝绿藻大量繁殖。但是藻类过度生长对鱼类也有毒性,尤其当引发蓝藻水华出现时。

2)定向培藻调水

在当年养殖周期结束(一般为12月结束)至翌年4月期间可以不断地施有益藻和定向肥,保证水体一定的藻类生物量,一方面为当年养殖的鳙鲢鱼保膘,另一方面则为翌年养殖水体培肥奠定基础。

晴天上午小球藻(3~5/·,定向绿藻肥3/亩·(深水处按2~3米水深计算)。每隔7~10补充一次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~60厘米为宜,用量要根据鱼的生长、水色、天气而灵活掌握。

无论是鱼类粪便和尸体、死亡藻类、施用生物肥还是发酵腐熟的粪肥,这些有机物如果不能合理利用,对水体也是污染。我们要利用微生物对这些有机物进行分解,促进物质循环,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。例如:芽孢杆菌、乳酸菌、光合细菌、酵母菌等有效改善了水体的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,调节水质;微生物与溶解有机质用桥联作用形成的微生物、有机质胶团,也是鳙鲢鱼的天然饵料,可改善鱼类肠道内微生环境,抑制有害微生物。

3.水库养殖水质注意

水库的水质要达到清澈,一定是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的,要遵循科学的生态链和食物链,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水库的水质。水库都有一定的收水面积,雨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有机质,以及地表溶入的氮磷钾等元素。除此之外,居民生产活动也会产生影响。当这些物质汇聚,就一定会产生富集,藻类就会大量生长,如果没有鱼去吃掉这些藻类,则必然出现过剩。如果水色发黑,那多半是隐藻优势种群;如水面漂浮像油漆样的绿色油膜,则是蓝藻暴发。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水色,或是水色很浓、发臭,其实归根结底,任何过剩当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大批量动植死亡,就是水产上常说的倒藻。其实也就是缺乏生态链的平衡,这里有藻类与菌类的平衡,也有藻类与鱼类的平衡。

水库养殖,不论是精养,还是粗放型养殖,或是花白鲢养殖,其实都需要有足够多的有益藻类。足够的、多样性的藻类有助于藻类相互间的动态平衡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藻相平衡;藻类光合作用产氧,是养殖中溶氧的主要来源,可占到80%以上,一味的去追求机械设备增氧,而不注重耗氧与产氧的源头,无异于舍本逐末;同时藻类可以为虑食性和杂食性鱼类提供大量成本低廉的饵料,替代部份饲料,是降低成本,增加收益的有效方法。

4.案例

基本情况:

201951日,河北承德李老板;主养花白鲢、草鱼;水库面积:700亩,平均水深2米。

水质指标:pH8.0;氨氮0 mg/L; 亚硝酸盐0.005 mg/L;溶解氧4.5 mg/L;水质清瘦,镜检藻类较少,轮虫枝角类较多。

 

图1  5月1日水色图

方案:

5.2日:第一次泼小球藻(3/·)+定向绿藻肥(3/·)。

5.14第二次下小球藻(3/·)+定向绿藻肥2/·)12/

然后每15天补充一次小球藻1/·)+定向绿藻肥1/·)。

 

图2  6月11日水色图

611日:pH8.7 mg/L;亚硝酸盐0 mg/L;氨氮0 mg/L;溶解氧9 mg/L;水质指标恢复正常。

返回原图
/